珠海格力集團,前身為“珠海特區經濟發展總公司”,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帶有濃厚行政色彩,為了應付“政企分開”政策設立的外企業,內衙門的行政性企業,其歷任董事長除朱江洪(原格力電器董事長)外,都是由珠海市國資局干部調任。自94年左右,格力走入正軌以來,其利潤的90%都由格力電器貢獻。
從1991年(格力電器創始之年,前身為一空調小廠海利,年產空調2萬臺。)到2003年,在朱江洪與董明珠管理下的格力電器從一個不起眼的空調小廠,成為營收過百億的國內空調行業龍頭老大,并牢牢占據這個龍頭老大位置至今。
兒子出息了,本是好事。但是爹的心眼太多,欲壑難填,“父子之爭”在所難免,家里永無寧日。同樣在這段時間里,作為上級母公司的格力集團,進行無序的多元化,投資房地產和諸多子公司。有些子公司,如格力小家電,和格力電器指向同樣目標客戶群體,不但白白使用格力電器打出來的格力品牌,更與格力電器存在著潛在競爭關系。通俗地說,大兒子開了買賣賺錢了,把利潤孝敬老子,老子四處亂花也就算了,還讓其他的兒子亂開鋪子,拿著大兒子打出來的字號開字號李鬼裝李逵,擱在誰心里都發堵。
在這種拔刀相見的情況下,朱江洪在身陷囹圄的威脅和對道德品質潑臟水襲擊面前,以高風亮節和頑強毅力頂住了壓力,終究是保住了格力電器的獨立自主。
兒子既然管教不了,那就賣,格力集團依仗著控股一半的絕對大股東身份,決定將格力電器賣給美國開利,盡管已經有無數的前車之鑒,賣給國外企業的優秀民族企業,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這仍然改變不了國資委,格力集團出賣格力電器給外資企業的決心。
對于開利收購,格力電器行了強烈抗爭,朱江洪多次,公開表達反對意見,然并卵
“2005年7月底,躊躇滿志的開利集團準備進駐珠海格力電器,展開收購前的盡職調查。“直至此時市政府才把相關收購方案透露給格力電器管理層,后者的震驚和抵觸其實可想而知。”
真正拯救格力免于被出賣外邦,肢解雪藏命運的是證監會一紙關于股權分置,實行“全流通”的股改意見——盡管這個意見并非針對格力而發。
就這樣意外地,格力電器被保住了。
2006年,經過艱難的博弈,朱江洪任格力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給格力電器撐起了一個保護傘,成為董明珠的堅強后盾,免去她的后顧之憂,讓她能夠專心去對付市場上敵人。然而此時,朱江洪已經60歲高齡,無論他多么愿意堅守這個陣地,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2012年,在格力集團橋頭堡堅持了6年的朱江洪退休,由于朱董配時代打下的堅強基礎,董明珠接下了朱江洪的接力棒,但是,她只獲任格力集團的董事長,珠海市國資委,仍然控制著副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的關鍵人事安排,并立即空降了周少強任格力集團總裁、黨委書記。
隨著朱江洪的離去,格力電器原生管理團隊對企業控制權的穩定性,已經出現裂痕。無論如何,即使沒有意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董女士日益增長的年齡,增加的是國資委手頭的籌碼——時間在她的對手一邊。
2012年,也就是僅僅三年前,隨著朱江洪卸任,圍繞著集團總裁人員,和格力董事席位的爭奪的這一幕表明,這20年來的“父子之爭”,直到今天也沒有,且在可見的將來,也很難有徹底解決的一天。硝煙從未遠去,大戰隨時可能再開。
作為僅持股0.73%的董明珠,即使加上毫無疑問會支持他的朱江洪,一共持股也不過1.5%,如果算上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格力電器第二大股東,由格力核心經銷商聯合組建,應該也是董系)9.09%,一共也剛過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18.22%的一半(另外格力地產還有1%)。
和朱江洪不同的是,董明珠是更加徹底的企業家,她沒有朱原本具有的國資委干部身份,永遠無緣與格力集團黨委書記這個體制內角色,當然也不可能像朱一樣的擁有體制內關系網,同時,在格力的資歷和職位,她又略遜一籌。那個德高望重的元老無奈離去了,原來兩個人頂的壓力,只有董女士一個人扛了。
這一切資源的欠缺,董小姐只能在市場上補足。為了防備國資委隨時可能進行的反撲,董明珠必須高調代言,必須有知名度和曝光率,必須對代表格力電器,必須和格力電器捆綁在一起,才能讓蠢蠢欲動行政權力投鼠忌器,才能在必要的控制權爭奪中,獲得足夠的第三方的支持,才能在必要情況下,召喚白衣騎士的到來。
中國企業家,尤其是國有體制背景下的中國企業家所面臨的局面之惡劣,往往外人是很難想象的。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看到歷史用沉重的事實,印證了“(國有企業)做得越好,(企業領導)死得越快”的定律。在市場競爭無情淘汰中,企業治理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制度行事,越是優秀的企業越是如此,而這恰恰與國有管理體制的行政邏輯,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往往是以企業的頹滅,又或者以企業家的前途和自由為代價收場。
我相信很多揶揄董小姐的笨拙代言的朋友,可能忽略了或者從未意識到過,中國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家們,面臨的是怎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他們的一切決策,都是在復雜的夾縫中所掙扎做出的。如果脫離了具體的社會情境和背景去對企業這些企業家們的決策進行評價,這評價肯定必然流于表面,不得要領。
歷史沒有如果,但我以我的經驗和判斷相信:
過去:如果沒有朱、董兩位的以強人政治在更強勢的國資委面前的堅守,現在的了不起的格力電器根本不存在!
將來:如果董明珠喪失了對格力電器的控制,而由珠海國資委,格力集團的官僚控制格力電器,格力的下場可能就是下一個健力寶!
所以,我支持董明珠代言格力。我每一次看到廣告上的格力,都不禁會想到,董明珠女士是在以一種外人很難理解的方式,去為必將到來的戰斗做著準備。
硝煙從未散去,喪鐘隨時可以為汝而鳴!
她是在努力保住格力電器免于動蕩,頹敗,乃至毀滅。
向不容易的中國企業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