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市場的大漲再次點燃了樂觀投資人的預期,但隨后兩天市場未能延續強勢反彈行情,上證指數遇到年線3088的阻力位后再次沖高回落,維持窄幅盤整的態勢。筆者認為,雖然近期基本面的利好有利于市場反彈,但后市反彈的空間并不大。
市場反彈有支撐
10月以來觸發市場企穩反彈的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增速已企穩,全年經濟增長無憂。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從需求端看,投資增速尤為突出。1月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2%,比上期回升0.1個百分點,這是投資增速在今年首次回升。投資需求止跌回穩主要靠三方面因素推動,其一,1月至9月民間投資在PPP項目的推動下觸底回升,較上期回升0.4個百分點;其二,在近期商品房銷售形勢的影響下,1月至9月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回升,增速為5.8%,較上期回升0.4個百分點,達到三季度的最高增速;其三,受今年以來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的影響,1月至9月制造業投資增速升至3.1%,較上期回升0.3個百分點。從供給端看,在需求增長與去產能共同作用下,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6%,工業企業生產平穩,PPI在9月結束負增長首次轉正,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
而考慮到政府仍在采用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各地積極響應政府要求加快推進PPP項目融資,2016年第三批名單上列出的全國項目數量超過500個,投資總額超過了1萬億元,超過了前兩年總和,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繼續企穩可能性仍較大,這也保證了今年下半年企業利潤持續增長有保證。
第二,今年9月底至國慶黃金周期間,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21個城市相繼推出地產新政,步調一致,調控決心堅定,房地產市場進入了新一輪調控周期。嚴厲的調控舉措,改變了樓市投資和投機客對房價繼續大漲的預期,將使樓市較長時間內呈有價無市,縮量盤整狀,不再成為資金搏殺的主戰場,可以預計,一大批準備進入樓市的資金不得不重新考慮資產配置的方向,從而有利于刺激市場上漲。
第三,國務院近期正式發布的《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有利于市場相關主題上漲。《意見》第二條指出:推動重點行業兼并重組,加大對產業集中度不高、同質化競爭突出行業或產業的聯合重組,加強資源整合,發展規模經濟,實施減員增效,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意味著資本市場資產重組力度也將加大,有望掀起市場炒作重組題材;《意見》還指出要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債轉股),通過債轉股,將為負債率高企的企業提供一條化解債務風險、降低杠桿率的通道,特別是過剩行業的國有龍頭企業負債高,風險大,它們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考慮到其市值較大,它們基本面的改善也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
市場上升壓力較大
盡管這些利多消息有利于市場反彈,但考慮到以下原因,市場持續回升,上證指數持續反彈至年線以上的壓力卻較大。
第一,國內貨幣政策寬松空間越來越小。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企穩。摩根大通9月全球全行業PMI產出指數由51.4%升至51.7%,創8個月新高,全球貨幣政策正趨于中性。最新數據顯示,美國8月季調后CPI環比增0.2%,預期為0.1%,前值持平;8月核心CPI同比增2.3%,創2009年以來新高,連續10個月高于美聯儲略低于2%的通脹目標。這表明通脹狀況維持穩健,美聯儲年內加息概率增加,利率期貨市場反映美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約為70%。美國加息臨近以及全球貨幣政策正趨于中性也會制約我國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我國通脹水平已經呈現上升趨勢,如9月份CPI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而隨著9月以后高基數效應減弱,食品項價格回升帶動CPI企穩回升,四季度在傳統節日和年末消費的帶動下,以及低基數效應,CPI預計將出現較大回升。
在以上因素制約下,央行貨幣政策將更加趨于穩健,四季度信貸增長很可能相對于前三季度明顯放緩。
第二,今年中國經濟企穩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發力,但很明顯這一動力不可持續。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負面效應在明年二季度會逐步顯現,同時基建投資的拉動效應也會重新減弱,再加上美聯儲如果在今年12月再次加息會導致全球經濟再次出現大幅震蕩的話,中國經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在明年二季度末可能重現疲態,屆時基建投資的空間已經很有限,而再次放松房地產調控所可能引起的房價進一步泡沫化風險,以及所帶來的社會輿論壓力將使得決策層很難再依靠重啟房地產投資來支撐經濟,因此明年經濟增速繼續下行壓力加大,各類資產價格也將承壓。
因此,市場當前不具備持續反彈條件,市場今后維持弱勢震蕩格局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