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以不變應萬變已經難以適應現在激烈、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市場唯一不變的規律就是變化。因此,夾江陶瓷的轉型升級只能持續推進、深化,而不能止步。
(一)、緊繃節能環保的弦
節能環保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陶瓷企業堅持綠色生產是響應、順應國家的政策方針,節能降耗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然選擇。
通過“煤改氣”、環保升級,夾江陶瓷企業達到了現階段國家的環保標準。但是要看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環保標準會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環保的督察、監測也會更加嚴格,一時的環保達標不能一勞永逸,陶瓷企業不能掉以輕心。
夾江產區新建的節能環保窯爐
(二)、把好產品品質的關
產品品質是企業的根基,生命力的源泉。格力、美的、華為等民族品牌的崛起,首先在于他們的產品質量過硬,而且引領著產品的發展趨勢。
同樣,陶瓷企業的產品品質不能僅僅局限在坯體平整度、吸水率、幾何尺寸等內在指標,這只是瓷磚的質量,而品質還在于產品的外在質感。企業既要有好的產品質量,還要有好的產品賣相,這才是好的產品品質。
(三)、設計研發不能輕
設計驅動創新,設計驅動價值,設計賦予產品“靈魂”。實現企業之間的差異化、企業內部品牌之間的差異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設計來實現。企業之間的產能相同、設備齊平、質量相當,因此要實現相互之間的產品內在質量一致是沒有障礙的,但是產品外觀可以不盡相同,因為每個企業可以有各自的設計研發,有各自的產品體系,有各自產品風格。單片產品可以模仿,產品體系卻難以照搬。
重生產、輕研發的思路,陶瓷企業需要轉變過來。我們不僅要追求規模,還要產品利潤,利潤從哪里來,加強設計研發是一條路子。
(四)、企業內控不能松
企業的內控,涉及到內部的人員管理、生產流程控制、采購成本管制、財務成本優化,這些都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
現在陶瓷企業面對的是早已經成熟的買方市場、飽和的行業競爭,競爭的核心優勢不再是窯爐設備、產能規模,核心是制度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五)、品牌建設不能放
夾江陶瓷企業做品牌比廣東陶瓷企業要難,難不在于硬件設備、技術工藝,這些條件夾江產區已經與廣東產區基本持平。夾江瓷磚走出去的難度在于產地的制約,在于原材料的短板,在于市場半徑狹窄,但是歸根結底在于品牌的缺失,在于產品附加值難以支撐過遠的運輸成本。
產區沒有品牌、企業沒有品牌,我們在行業中就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對經銷商沒有產品的溢價權。當然,品牌建設也難,需要長期的投入。但是,如果長期走低價競爭的路線,越往后走越難,所以,品牌建設還得堅持。
大眾品牌、區域品牌、渠道品牌,陶瓷企業在品牌的發展方向上有充分的選擇,并不非得跟著馬可波羅、東鵬的路子去走。現在,國內陶瓷行業還遠沒有達到寡頭、壟斷的階段,即使是一線大牌暫時還沒有過百億的企業。
我們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市場做好,在區域市場做出自己的口碑,得到經銷商的廣泛認可,中低端市場照樣可以做品牌,大品牌做大眾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我們可以做渠道市場的品牌滲透力。
(六)、企業文化建設不能丟
瓷磚是土與火的藝術,藝術是文化的表現。夾江作為千年紙鄉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作為中國西部瓷都我們要有文化的自信。我們欣喜地看到,盛世東方的藝術瓷磚研發中心正逐漸成為西部瓷都新的名片。但是西部瓷都的文化、瓷磚的文化,還需要更多的陶瓷企業參與進來,每一個陶瓷企業的文化溪流都將匯成西部瓷都的文化江河。
作為西部瓷都,作為西部的陶瓷人,是我們舉全身之力,締造了西部瓷都,西部瓷都這就是我們的品牌文化,這是宏觀的意義。對于企業個體來講,企業文化是員工凝聚力、向心力的載體,是員工工作效率的催化劑,是企業的無形資產。